拒絕「侵入性」 正名「置入型生理用品」!常見迷思大解析

在生活中常聽到女性對於衛生棉條、月亮杯等「侵入性」生理用品有許多疑惑,不禁令人思索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如此不解,也許我們的性教育方式會讓人不願意、甚至帶有恐懼的心態去了解這些生理用品,而仔細想想,在我們還不了解這些用品時,就稱之為「侵入性生理用品」,是否在暗示這些用品對於我們的身體是有害的呢?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女性怎麼能夠好好的去了解、嘗試,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理用品呢?

因此女子杯團隊在此呼籲,拒絕使用「侵入性生理用品」等帶有文化含義之用語,改為使用「置入型生理用品」,讓我們中立的看待所有女性的生理用品選項吧!

侵入性, 置入型, 生理用品

以下是一些置入型生理用品的相關常見迷思解析,希望這些女性身體的硬知識能幫助大家更了解自己。

 

迷思一:將置入型生理用品放進陰道內部會不會拿不出來?

基本上不會。這邊跟大家介紹一個與陰道息息相關的構造——「骨盆底肌群」。骨盆底肌群是骨盆底部的肌肉,像是樑柱一般固定著陰道,使其不會脫垂。這個肌肉是我們可以透過大腦發出命令來控制的,只要運用這部分的肌群施力,便能夠「擠出」陰道內的物體。而這個「用骨盆底肌施力」的動作乍聽之下很模糊,實際上就很像大便時用力的方式。所以只要你會大便,那麽要拿出放置在陰道的生理用品應該也是不成問題的。

 

如果真的擔心,也可以練習「骨盆底肌緊實運動」,也就是俗稱的「凱格爾運動」。這個運動最初是設計來幫助有漏尿困擾的女性,但除此之外,它也可以讓我們更能控制自己的陰道周圍的深層核心肌肉

 

迷思二:陰道那麼窄,怎麼把東西塞進去?

首先,如果知道寶寶是從陰道中被生產出來,應該不難理解陰道是條非常有彈性的肌肉管道。月亮杯及衛生棉條,基本上都不會比平均尺寸的陰莖還大,而既然陰莖能進去,甚至寶寶都能通過,將這些置入型生理用品放進陰道當然不成問題。

 

迷思三:使用置入型生理用品時,會不會發生塞住後無法尿尿、或是東西不小心跑到子宮裡的情況?

「尿道」與「陰道」是不同的器官,尿道排尿、陰道通往子宮,它們是完全不相交集的兩條管線,因此不會發生塞住陰道就無法尿尿的情形。而陰道通往子宮的地方會有子宮頸,這個構造就是為了防止外來物進入子宮。女性的子宮頸內徑在正常狀況下僅7-8毫米,而衛生棉條直徑通常在1-2公分之間(1公分=10毫米),在兩者直徑相差2,3倍的情況下,衛生棉條根本無法進入子宮頸口,當然也會不會跑到子宮裡。這裡非常推薦大家至少能去了解身體生理構造,這對自己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唷。

 

迷思四:置入型生理用品會不會傷害我的處女膜?未發生性行為的女生能用嗎?

對於這個問題最好的澄清是:處女膜不是一片膜,是一圈本來就有孔洞的皺褶組織,且已經被證明為「陰道冠」!有這個孔洞經血才能流出來。除了釐清生理構造外,在提起這個疑問之前,也推薦先想想我們為什麼要那麼在意所謂的「處女膜」會不會被破壞?

 

沒有性經驗者(非「處女」)是否可以用置入型生理用品一事,答案當然是:可以!或許大多數人在發生性行為之前,陰道內不曾容納過其他物體,因此性行為發生當下會是第一個撐開陰道肌肉的物體,而若在那之後放進較小的物體,如:衛生棉條或月亮杯,也就理所當然不會感到奇怪或疼痛,因此才會有「發生過性行為才適合使用置入型生理用品」一說。

 

但依照這個邏輯脈絡來思考,是不是代表大多數的女性都等著發生性行為的那天才被性行為對象開發自己的陰道呢?我們鼓勵曾有這樣想法的女性,拿回自己身體的掌控權,這是我們自己的身體,當然由自己來開發!無論曾不曾有過性行為,絕對都可以嘗試使用置入型生理用品。

 

迷思五:購買月亮杯比買衛生棉或衛生棉條還要貴?

衛生棉條及月亮杯目前在台灣都還是屬於二級醫療器材,無論是製造或是販售皆受到許多法規的限制,相關檢驗及執照申請手續都相當繁瑣,使得它們的價格無法如拋棄式衛生棉一樣親民,也鮮少有廠商願意生產、進口或代理。

 

如果想要享受這兩種產品的好處(如:將女性從生理期的種種侷限中釋放),價格分攤下來看,月亮杯是比衛生棉條更加划算的,畢竟月亮杯是重複性使用之產品,使用期限很長,以年為單位,不需要頻繁更換。

 

置入型生理用品只要正確使用,實際上風險是很低的,不僅能讓我們在生理期期間更輕鬆,還能藉機了解自己的身體。隨著台灣風氣日漸開放,越來越多人願意嘗試這類的生理用品,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衛生棉條和月亮杯的發展趨勢能夠更加普及。

📍 延伸閱讀:關於陰部,你必須知道的那些大小事

發表留言

請注意,留言須先通過審核才會發佈